来了解一下这些傣族传统民间舞蹈

来了解一下这些傣族传统民间舞蹈

嘎光舞

嘎铓央(大铓舞)

是傣族中年妇女喜爱的自娱性舞蹈,主要流行于瑞丽、畹町傣族聚居区。“嘎铓央”多在傣族佛事活动、做摆场合表演,两人为一对,参舞人数不限。

嘎铓央(大铓舞)

跳“嘎铓央”的在舞场中央表演,群众在外围成大圈跳“嘎光”。舞时在一竹竿上吊上两面大铓,二人相对将竹竿两端扛于左肩,右手持铓锤同时敲打各自的大铓起舞,并用象脚鼓、排铓、镲作伴奏,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

嘎洛勇(孔雀舞)

孔雀舞是傣族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德宏素有“孔雀之乡”的美誉,傣族人民视孔雀为善良、吉祥、幸福的象征,并以孔雀舞寄托热爱自由,渴望幸福的美好愿望,追求真、善、美的感情表达,极受群众欢迎。主要流行于瑞丽、畹町、芒市等傣族聚居区。舞蹈用象脚鼓、排铓、镲作伴奏,表现形式主要是单人孔雀舞,也有两人表演的雌雄双人孔雀舞,或由3人表演有简单情节的舞蹈,舞者多为男性。

其表现内容是模仿孔雀的各种生活习性形态,抽象地再现孔雀在林间漫步、跑跳时的步态,于草野溪畔展翅、晒翅、抖翅、汲水、戏水、饮水等体态动作。一般在重大节日及庆贺场合都会有民间艺人表演孔雀舞。德宏傣族孔雀舞已形成不同流派,以前还有少量的民间职业艺人。芒市的孔雀舞傣语称“罗金嘎拉”,着大道具孔雀服饰;瑞丽、畹町一带的孔雀舞则穿轻便小巧的服饰道具。舞蹈动作精彩,套路丰富,流派也较多。精通傣舞、傣拳的“靡嘎”(舞手)毛相先后拜两位老师习舞,表演的孔雀舞惟妙惟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相为代表的民间艺人抛弃了传统的道具服,改穿有民族特色的新舞服,并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加工创新,使孔雀舞发展成更具艺术感染力的徒手孔雀舞。毛相也是第一个把孔雀舞跳到昆明、北京、仰光和莫斯科的人,其间,他随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团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的《双人孔雀舞》荣获银质奖章。苏联著名舞蹈大师莫也塞耶夫对毛相演出的孔雀舞赞不绝口,赞许地说:“真没有想到,中国还有这样优美的民族舞蹈。”

傣族孔雀舞

毛相

象脚鼓舞

象脚鼓是傣族民间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在其发展过程中,又逐步形成独立的舞蹈门类。德宏傣族象脚鼓舞有长鼓和中象脚鼓两种不同跳法。长象脚鼓舞主要流行在瑞丽、畹町傣族聚居区,傣语称“乃核光绕”,由一人表演,以排铓、镲伴奏。舞者左肩挎鼓,用双手交替击鼓,且边敲边舞,有较大的随意性,舞者与舞蹈环境相互感染,很注重表情达意,具有强烈的情感宣泄色彩。

长象脚鼓

中象脚鼓舞主要流行在芒市、盈江、陇川、梁河的傣族聚居区,跳时要在鼓尾上交叉扎上两大把孔雀毛,鼓身披一件五彩的鼓衣,傣语称“赛光”。舞者左肩挎鼓,右手每拍扬拳击鼓一次,并和单铓、镲的节奏相配合,3人围成圆圈逆时针舞进,有时群众在外圈围圆跳“嘎光”,这是芒市的跳法。盈江、梁河的跳法是以鼓手和镲手对舞为主,舞时向前跨大步,上身向前深俯,同时将鼓尾甩起向上负鼓于背。

中象脚鼓

嘎巴(鱼舞)

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傣族民间舞蹈。傣族居住的坝子河沟纵横,水丰鱼多,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傣族人民以鱼的动态为模仿对象,创造出了“鱼舞”。

该舞主要流行于瑞丽。舞蹈由男性单人表演,用象脚鼓、排铓、镲作伴奏,舞者身着制作精巧的鱼形道具服饰起舞。“鱼舞”动作柔和连贯,舞步轻灵,多用独特的鱼形手势。

嘎巴(鱼舞)

参考文献:《德宏州志·文化卷》

芒市文旅

来源:德宏史志

作者:王裴

整编:蔺应飞

审核:莫含蕾 赵孝春

芒市文旅 新媒体矩阵

芒市文旅

芒市旅游地图

芒市图书馆

芒市文化馆

芒市文化和旅游局

官方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 : mswhly

欢迎投稿mswl202208@163.com

芒市文化和旅游局

官方抖音号|38750310306

关注方法

一、将左图保存到相册,打开抖音APP搜索页扫一扫关注。

二、打开抖音APP直接搜索“芒市文旅”点击关注。

三、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发布的文章、图片、视频及文字等内容,除了注明原创外,均为各方转载、收集整编所得。发布的内容以文旅信息资源共享、宣传、推广文化旅游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用途。发布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内容的版权归原著作者所有,本公众号主体及审核、整编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之处,请后台留言告知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