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当主粮食用超过1000年,如今被五谷“除名”,菰米经历了什么?

曾当主粮食用超过1000年,如今被五谷“除名”,菰米经历了什么?

在深远的中华文明史中,食物不仅仅是营养的载体,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几乎被现代人遗忘的古老粮食——菰米,它曾经风靡一时,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消失,留下了丰富而又神秘的故事。

菰米,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都非常陌生,但在我国的粮食史上,它曾有过辉煌的一面。据史料记载,菰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它是禾本科稻亚科稻族菰属的中国菰身上产出的果实,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味道,曾被古代皇室和百姓广泛食用。

在“五谷”成为中国人口中的主粮之前,菰米曾是“六谷”之一。这六谷中,除了我们熟悉的稷、麦、菽、稻、黍外,就是这位“被除名”的菰米。那么,它是如何从主粮的宝座上跌落的呢?

展开全文

首先,菰米的外观非常特殊,整体呈长条形,颜色为黑色,与我们日常食用的白色大米大相径庭。古人认为菰米的营养价值极高,它不仅是粮食,还能作为药材,对于血压高、中风或脑血管障碍的人群具有极好的预防作用。因此,在古代,它一度成为了皇室的御膳之物。

然而,好景不长,菰米的生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首先是产量问题。菰米并不是高产的农作物,且种植面积有限,这使得其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在古代,能吃上菰米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其次,菰米的种植还面临着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其中,最致命的是黑穗菌病害,一旦爆发,几乎无药可治,严重影响了菰米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到了唐朝末期,随着水稻等其他粮食作物的普及和产量的增加,菰米逐渐失去了它的地位。人们开始转向更高产、更易种植且抗病虫害的粮食作物。菰米,这个曾经的“粮食明星”,就这样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今天,我们提到菰米,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对历史的好奇。尽管如此,菰米的故事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它不仅是中国农业历史的一部分,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通过菰米的故事,我们不仅能窥见古代人民的生活面貌,更能体会到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如何在不断的选择与放弃中,继续前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