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的说文解字解释

奪的说文解字解释

《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四上反切徒活切頁碼第113頁,第9字續丁孫

𡙜異體奪

手持隹失之也。从又从奞。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𡙜,今經典从寸作奪。」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奪』字从雀在衣中,又(手)奪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七反切徒活反頁碼第297頁,第2行,第1字述

手持隹失之也。從又、奞。

鍇注臣鍇曰:「言見𡙜也,奞毛將飛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四上反切徒活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574頁,第2字許惟賢第256頁,第13字

手持隹失之也。

段注引伸爲凡失去物之偁。凡手中遺落物當作此字。今乃用脫爲之。而用奪爲爭敓字。相承久矣。脫,消肉臞也。徒活切。鄭康成說《禮記》曰編𥳑爛脫。脫音奪。

从又奞。

段注又手也。持隹而奞。少縱卽逝也。徒活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奪=脱字,奪取當作敚。

錢一脱去=奪去。爭敚。

白话解释夺,手持的鸟雀被抢走。字形采用“又、奞”会义。

字形解说金文字形從雀(、)在衣中,又(手)取之。戰國文字將衣左右兩幅改置於雀下,並將「又」改作「寸」,寸也是手,和金文構形之意相同。其後「衣」的上部和「雀」的頭部相合為「」,形近似「大」,又省去「衣」字下襬的部分,故篆文乃以為從又、從奞,而「衣」、「雀」之形則消失不見。隸書上部保留「衣」字的部分,而將「雀」字之上的「小」改作三點,其下則依戰國文字作「寸」。楷書則據篆文字形,其上定作「奞」,其下則和隸書同形作「寸」。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規範字作「夺」。

奪字的相关索引#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223頁,第2字2陳昌治本第302頁,第7字3黃侃手批第237頁4說文校箋第150頁,第8字5說文考正第144頁,第1字6說文今釋第507頁,第3字7說文約注第875頁,第1字8說文探原第2050頁,第2字9說文集注第738頁,第2字10說文標整第90頁,第1字11標注說文第147頁,第8字12說文注箋第1119頁,第3字13說文詁林第4065頁【補遺】第16605頁14通訓定聲第2737頁,第3字15說文義證第297頁【崇文】第1185頁16說文句讀第429頁17說文新證第290頁,第2字18章授筆記第161頁,第3字19古字詁林第四冊,第130頁,第1字20古字釋要第381頁,第4字

相关推荐